文言文

关于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四篇】

| 点击:

【www.stqhjy.com--文言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

一、教学要求: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例:具答之,便要还家。(通假字:“具”、“要”——本字:“俱”、“邀”)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同音通假。如:“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

“召有司案图”。——“案”同“按”

②双声通假。如:“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

③叠韵通假。如:“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

二、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由古汉语发展而来的,随着时间推移,许多词的意义古今有很大差别。

①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河”古代指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

②有的词义缩小了,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指丈夫的配偶

③有的词义转移、变化了,如“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

④有的单音节词连用,易与现在双音节词混淆,如:“痛恨”古指“痛心、遗憾”。

三、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一个词往往有好几个义项。理解多义词,要把握它的本义,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它在句中的含义。如“毒”的词义

又安敢毒焉(怨恨)呼嘘毒疠(有毒的)赋敛之毒(毒害)

(五)、偏义复词:

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不表示意义,只做陪衬。

①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表示意义,“圃”只做陪衬。)

②意义相对:“我有亲父兄”“便可白公姥”(句中偏指“姥”“兄”,而“公”“父”不表示意义。)

③意义相反:“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只有“亡”有意义。)

四、解题方法:

1、根据字形推断词义

例: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的形旁为“辶”,不难推断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思“制造”、“成就”显然与文义不符。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畴”的含义也可根据“田”字旁也能帮助推出“田地”之意。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吃的

2.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

例: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俊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3.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

例: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4.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例:(郭)永以书抵幕府

“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5、根据成语意义来推断未知词义

例:收天下之兵

我们可借助成语“短兵相接”中“兵”的意义去试解,可推断出解释为“兵器”之意。

6.根据课本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例如:(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再如:我校一检翻译题“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之。”其中“德”字“感激”义项在《五人墓碑记》文后练习中出现。

7.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

五、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六、复习小结

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的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内容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背记词义,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讲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文为前提,课文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篇二】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

高考数学复习攻略

要“做题”,“做存题”

在后面阶段中,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扎实学科基础,另一个则是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考生在复习的中后期阶段,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对自己的认识清晰准确,才能够对自己薄弱的环节或者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与训练!

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就是要“做题”“做存题”。所谓的“存题”,就是现有的、以前做过的题目。同学们可以重新翻看这些资料,或者可以查看自己的错题集,从自己的失误中,找到得分点,找到自己的"提升空间。把过去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和“温故”。

错题重做

要重拾做错的题,特别是大型考试中出错的题,对于一些模拟考试,考生一定要注意!因为模拟考试是与高考最接近的一次考试。这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和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考生的自我定位。对于一些自我认识不够的考生,可以参考模拟考的考试成绩,和考试的失分情况,进行适当的训练。分析出错的原因,从出错的根源上解决问题,结合考纲考点,采取对账的方式,做到点点过关,单元过关。

适当“读题”

读题的任务就是要理清解题思路,明确解题步骤,分析最佳解题切入点。

读题强调解读结合,边“解”边“读”,以“解”为主。考生需要注意解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式,有些题目不止一种解题方式。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充分了解,并且掌握解题的方式。你掌握的解题方式和思路越多,考试遇到题目就越是能够有效应对!

基础训练

到了冲刺阶段,训练应以客观题和解答题为主。其训练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解选择题、填空题的策略。

考生越到复习后期,越是要注意基础题。因为在高考中,基础题的分数值累计起来还是很多的。考生若是感觉提高有难度,可以从基础题开始巩固。从基础的训练中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内容,基础掌握的越扎实,考试发挥也就越稳定。基础扎实了,后期想要提高,也是比较容易的。有不少的考生,基础还没有打扎实,就想着提高;这只会难上加难!

【篇三】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

1.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篇四】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

高考文言文复习攻略

【考点扫描】

1、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能力要求: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翻译;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归纳要点,概括主旨;鉴赏与评价。

【备考攻略】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历来备受重视。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高考文言文的复习备考策略,供你参考。

一、夯实基础,注重知识流理

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无论是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还是句子翻译、名句名篇的默写以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的记诵,无一不是源于课内;综观近三年来北京卷和上海卷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设置,几乎都可以从各自的语文教材中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因此,对教材中的课文弃之不顾,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建议考生从如下两个方面对高中六册教材中的文言基础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一)常见文言词语的梳理

1、“常见文言实词”是文言文复习中的重点,主要有:(1)古今异义(词义或扩大、或缩小、或转移、或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2)一词多义(如“信”的常见义项有:①诚实;③的确,确实;③信用,守信用;④信物,凭证;⑤任凭,随意;⑥通“伸”);(3)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和一些语义比较固定的语词;(4)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为动用法);(5)通假字(如“说”通“悦”,“卒”通“猝”,“识”通“志”,“属”通“嘱”等)。

2、“常见文言虚词”虽然数量不多(20个左右),但由于虚词在文言文中使用频率高,变化大,用法活,因而在复习时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建议考生将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并根据课文例句进行逐个落实。同时,要注意梳理不同虚词的相同用法。如“然”“乎”“焉”,这三个虚词的前面如果是叠音形容词时,均可以理解为“……的样子”,如“硿硿焉”“恢恢乎”“欣欣然”。

(二)常见文言句式的梳理

在句法上,对一些常见文言句式的把握和梳理也应该引起考生足够重视。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

考生可借助提示语判断句式类型,如根据“……者,……也”或“即”“乃”“则”“皆”等确定判断句;根据“于”“见……于”“为……所”“受……于”等判断被动句;根据“无乃……乎?”“其……之谓也”“何……为?”等判断固定句式。此外,可以借助句子本身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差异来判断。如现代汉语的状语通常在谓格前,若一个介词结构放到了动词后面就可以推断是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同样,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就可以认定是宾语前置;考生可用同样方式来推断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等句式。

二、加强训练,提高应试能力

注重梳理文言知识,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转化。这种能力具备与否,最终直接体现在对高考文言试题的解答上。因此,高考文言文复习冲刺阶段应继续加强考前模拟训练,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建议考生每周做2~3套文言文练习,以求保持良好的备考心态,切实提高文言文的应试能力。

(一)文言词语的理解训练

实词解释:首先要明晰该词的.几种常见释义,然后根据上下文,即语言环境和语言结构确定词义;训练依据语境猜读、猜解的能力,要善于调动已有知识积累作推断。虚词辨析:可以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其含义和用法。

(二)文言句子的翻译训练

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一般来说,高考文言句子的翻译只要考生做到“信”(准确、贴切)和“达”(通顺、畅达)即可。翻译时要注意落实重点文言词语,如遇到特殊的语言现象时,必须联系选文的思想内容和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确切理解其含义。翻译时如果遇到无法对译的地方,则应作必要的变动、增补或调整。最后还要认真仔细地对译文作必要的检查、修改。

(三)文言短章的断句训练

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断句试题时,考生不宜贸然边看边点,而应认真审读,仔细揣摩,弄清大致意思,抓住主要之点,按照文章的内容和语气,最好先用铅笔把句子断开,再反复斟酌,进行复校,即再次通读全文,全面复查,看看有无错误、脱漏。如果考试时间宽裕,最好能将短文口译一遍,看看这样断句,语意和语气是否妥贴、顺畅。

(四)其他类型题目的训练

信息筛选:要整体把握文意,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看有没有张冠李戴、前后颠倒等。

分析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的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的则表现得含蓄而曲折,这就要求考生从阅读文本中首先筛选出作者的观点,然后再准确地进行分析或概括。

赏析评价:要学会辩证地看待人或事,分析评价时要注意到作者的态度和文章的背景。另外,散文类或议论类的文章还要注意鉴赏其表现手法或语言特点。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gushiwen/7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