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四篇】

| 点击:

【www.stqhjy.com--文言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分析

固定句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休(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

1、孰与君少长?(固定格式,孰与,表示比较和选择,意思是跟比较,哪个(谁)?)译: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鸿门宴》)

2、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固定格式,相当于有所以,意思是:有用来的)译:我就能够有报答太子的机会了。(《荆轲刺秦王》)

3、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固定格式,相当于无所以,意思是:没有用来的)译:大家都惊慌失措,没有用来击打荆轲的兵器。(《荆轲刺秦王》)

4、为之奈何? ( 固定格式,奈何,表示询问,意思是如何怎样。)译:这件事怎么办?( 《鸿门宴》)

【篇二】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

F、借助于“则”“皆”“乃”“非” “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G、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时还错杂使用,不过还是判断句。

A、“……者……也”。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

译: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好好复命)的是无用的人!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荆轲刺秦王》)

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译: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5、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楚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B、“……也”。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2、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这是寡人的过错。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译: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5、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6、此天子气也。(《鸿门宴》)

译:这是天子的云气。

7、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宴》)

译: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译: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

9、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译: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

10、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译: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1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译: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12、所谓前洞也。(《游褒禅山记》)

译:这就叫前洞。

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译: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1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译: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1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游褒禅山记》)

译:有了志向,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

16、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译: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东西来帮助,也不能到达。

17、此余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译: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1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

译: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1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荆轲刺秦王》)

译: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的事啊。

20、毋从俱死也。(《鸿门宴》)

译:不要跟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21、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译:本来是一世的英雄。

2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

译:这是造物者无穷无尽的宝藏。

C、“……者,……”。

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译:我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与他一块去。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戴上白色的帽子和穿上白色的衣服来送荆轲。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

译:陪侍在殿上的大臣们,,不能带任何兵器。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译: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就爱你过来都将被他所俘虏!

5、客何为者?(《鸿门宴》)

译:来人是干什么的?

6、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译: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

D、“……者也”。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译: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鸿门宴》)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译: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2、於人为可讥。(《游褒禅山记》)

翻译: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

3、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F、借助于“则”“皆”“乃”“非” “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1、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

译: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探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翻译: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3、非为织作迟。(《孔雀东南飞》)

译:不是我织得慢。

4、此非曹孟德之乎?(《赤壁赋》)

翻译:这不是曹操的吗?

5、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

译:假如不是我的。

G、无标志,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1、君家妇难为!译: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孔雀东南飞》)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1、同是被逼迫。 译:我们都是被逼迫的。(《孔雀东南飞》)

2、汝是大家子。 译: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孔雀东南飞》)

【篇三】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省略句是古今都有的现象,当文言文的省略情况比现代文多见,也较复杂。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A主语省略

B谓语省略

C宾语省略

D定语省略

E介词省略

F定语中心语省略

A主语省略

1、(苏子)举酒属客。译:苏轼举起酒杯劝人喝酒。(《赤壁赋》)

2、于是(苏子)饮酒乐甚。译:这时候苏轼喝着酒,快乐极了。(《赤壁赋》)

3、(苏子和客)相与枕藉乎舟中。译:苏轼和客人互相在船上靠着垫着睡着了。(《赤壁赋》)

4、(兰芝)乃投水而死。译:兰芝于是投水自尽。(《孔雀东南飞》

5、(兰芝)十三能织素。译:兰芝十三岁就能织白绢。(《孔雀东南飞》

6、(婚姻生活)始尔未为久译:婚姻生活才开头。(《孔雀东南飞》

7、(我)终老不复取。译:我就一辈子不再娶妻。(《孔雀东南飞》

8、(沛公)坐须臾。 译:沛公坐了一会儿。(《鸿门宴》)

B谓语省略

C宾语省略

1、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译:有志气,不盲从别人而停止。(《游褒禅山记》)

2、遣去慎莫留(她)。 译:千万不要留她。(《孔雀东南飞》

3、戒之慎勿忘(这个悲剧)译:以此为鉴,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孔雀东南飞》

4、使工以药淬之,以(之)试人。译:让工匠用毒药浸过它,拿它在人身上试验。(《荆轲刺秦王》)

5、人不敢与(之)忤视。译: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荆轲刺秦王》)

6、欲与(之)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译: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荆轲刺秦王》)

7、前为(之)谢曰。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荆轲刺秦王》)

8、使(之)毕使于前。译: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荆轲刺秦王》)

9、竖子不足与(之)谋。译: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鸿门宴》)

10、毋从(其)俱死。译: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送死。(《鸿门宴》)

11、则与(之)斗卮酒。译: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鸿门宴》)

12、为(吾)击破沛公军。译: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鸿门宴》)

D定语省略

1、主簿通(太守)语言。译:主簿传达太守的.话。(《孔雀东南飞》

2、樊哙侧其盾以撞,(交戟)卫士仆地。译:樊哙侧着盾牌一撞,交戟的卫兵们跌倒在地上。(《鸿门宴》)

E介词省略

1、而卒葬(于)之译:死后葬在这里。(《游褒禅山记》)

2、有碑仆(于)道译: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游褒禅山记》)

3、沛公军(于)霸上译:沛公在霸上驻军。(《鸿门宴》)

4、徘徊(于)庭树下。译:在庭树下徘徊。《孔雀东南飞》

5、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译: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金,购取他的头。(《荆轲刺秦王》)

6、取之(以)百金。译:用一百金买下。(《荆轲刺秦王》)

7、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译:侍立在殿上的群臣,不能带一点兵器。(《荆轲刺秦王》)

8、沛公军(于)霸上。译:刘邦驻军在霸上。(《鸿门宴》)

9、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译: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鸿门宴》)

10、置之(于)坐上。译:把它放在座位上。(《鸿门宴》)

F定语中心语省略

【篇四】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其他常见的固定句式。

1、所以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的工具;的作用

2、有者可译为:有个的人

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如今入了关,没有掠夺任何财物,也没有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

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6、若者可译为:好象的样子

7、无以;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译文:我才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例: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因此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10、非则可译为:不是就是

11、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促织》)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12.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3.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14、(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15、以为。

以为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把当做;二是与现代汉语语意相同,即认为。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第一种用法。本句可以翻译为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来客)的主人。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贾谊《过秦论》

也是第一种用法。

③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贾谊《过秦论》

这是第二种用法。

16、于是。

于是也有两种用法。一是相当于在这时,在这件事上;二是相当于现在汉语里的连词于是。

①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贾谊《过秦论》

这是第一种用法。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这是第二种用法。

③所以。

所以通常也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的原因,二是是用来的或的凭借。

第一种用法在上文已经说过,不再赘述。第二种用法例如: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只是必修1-5册没有涉及,就不再列序。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gushiwen/6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