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岳阳楼记和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范文(精选4篇)

| 点击:

【www.stqhjy.com--文言文】

斗鸡是中国一个民间娱乐活动,利用鸡形的鸟在发情期好斗的特点来进行比赛。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据历史考证有2800多年的历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和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岳阳楼记和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

文化经典阅读: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路》第9章)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洿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岳阳楼记和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2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①。出,语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③然问曰:天下恶④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⑤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⑥作云,沛然⑦下雨,则苗浡然⑧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⑨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⑩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⑾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说名赫),魏惠王的儿子,前318一前2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谥号。此处所说的事,当在襄王继位后不久。(2)语(yù预):告诉。(3)卒:通猝,突然。 (4)恶(Wū乌)平:怎样,如何。(5)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6)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7)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8)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兴起貌。(9)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10)领:即脖子。(11)由:通犹。

【参考译文】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又能够阻挡得了呢?

【阅读训练】

1.解释

(1)语:告诉 (2)卒然:突然 (3)恶:怎样 (4)定:安定

(5)一:统一天下 (6)孰:谁 (7)嗜:喜欢 (8)与:归附

2.翻译

(1)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来解救了。

(2)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如果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这哗啦啦的汹涌势头,谁能阻挡得住呢?

3.简要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本文主要论述孟子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不要滥杀无辜,人民才会引颈而望,进而定于一。孟子在文中以禾苗喻百姓,以雨水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岳阳楼记和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3

18、对下列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思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19、上面两则选段反映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8.C(2分)      19、(4分)先富后教,以德治国

岳阳楼记和孟子梁惠王下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4

《孟子.梁惠王上》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路》第9章)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洿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和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第三章)

18、对下列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认为,一个国家的人口多了,应该要先使他们富裕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教育他们。

B、孟子列举了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三个事例,喻劝君王要善于以时养民。

C、孟子认为,王道之始,重在使人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只要做到这点,君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D、孟子提出了他的施政思想: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19、上面两则选段反映孔子和孟子在治国施政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8.C(2分)

19、(4分)先富后教,以德治国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gushiwen/63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