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答案

放言阅读答案精选7篇

| 点击:

【www.stqhjy.com--阅读答案】

摩斯密码一般指摩尔斯电码。摩尔斯电码也被称作摩斯密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放言阅读答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放言阅读答案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

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

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纵使被雷烧作烬,

宁殊埋骨扬为尘。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玉英惟向火中冷,

莲叶元来水上干。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两回左降须知命,

数度登朝何处荣。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放言五首

白居易

序:元九在江陵时2,有放言长句诗五首3,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4,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5,未届所任6,舟中多暇7,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8。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9。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10。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11。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12。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13。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14。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15。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16。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17。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18。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19。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20。

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21。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22。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23。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24。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25。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26。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27。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28.

拓展:

白居易与元稹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两个好友竟落到同一被贬的命运。白居易在秋风凄凄中离开长安,走的恰好是元稹不久前走过的路。诗人满腔惆怅,一路上寻找着好友留下的墨迹。一日他行至蓝桥驿——这里是长安通往河南、湖北的中途站。一下马,便在驿站的墙柱上发现了元稹在正月路过这里时写的一首《西归》绝句,诗人百感交集,提笔在边上写了一首绝句: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西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离了蓝桥驿,经过商州、襄阳,诗人由汉水乘舟而行。在船上诗人经常反复吟咏好友元稹的`诗卷,来慰藉孤独的心情,一直看到眼睛痛为止。途中写下这样一首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元稹在通州听说白居易被贬到九江,极度震惊,不顾自己病重在床,提笔给白居易写信,并赋诗一首《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不久,白居易收到了这首诗,被好友的关切之情深深感动,他在给元稹的信中写道:“‘垂死病中’这句诗,就是不相干的人看了都会感动得不忍再看,何况是我呢?到现在每次看到它,我心里还凄恻难忍。”

元稹一收到信,知道是白居易写来的,还未拆开就已泪眼模糊。他的女儿吓得哭起来,妻子也忙问怎么回事。元稹告诉她们,自己很少这样动情,只除在接到白居易来信的时候。为此,元稹寄诗给白居易:

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一次,元稹又接到老朋友的诗,诗中写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好友对自己如此情深,竟在梦中与自己相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己也整天思念他,为什么就不能梦见呢?元稹十分懊恼,觉得大概是自己一来通州,就染上疟疾,至今不愈,以致神思混乱的缘故。于是也写诗一首,《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

第2篇: 放言阅读答案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

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

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纵使被雷烧作烬,

宁殊埋骨扬为尘。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玉英惟向火中冷,

莲叶元来水上干。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两回左降须知命,

数度登朝何处荣。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放言五首并序

白居易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创作背景

据序文可知,这组诗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白居易在被贬谪去江州(浔阳)途中和元稹的同名组诗之作。

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诗人因上书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当年六月,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放言五首》诗奉和。

第3篇: 放言阅读答案

放言五首诗词

元稹 唐

近来逢酒便高歌,醉舞诗狂渐欲魔。五斗解酲犹恨少,

十分飞盏未嫌多。眼前仇敌都休问,身外功名一任他。

死是等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莫将心事厌长沙,云到何方不是家。酒熟餔糟学渔父。

饭来开口似神鸦。竹枝待凤千茎直,柳树迎风一向斜。

总被天公沾雨露,等头成长尽生涯。

霆轰电烻数声频,不奈狂夫不藉身。纵使被雷烧作烬,

宁殊埋骨扬为尘。得成蝴蝶寻花树,傥化江鱼掉锦鳞。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

安得心源处处安,何劳终日望林峦。玉英惟向火中冷,

莲叶元来水上干。甯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孙登不语启期乐,各自当情各自欢。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两回左降须知命,

数度登朝何处荣。乞我杯中松叶满,遮渠肘上柳枝生。

他时定葬烧缸地,卖与人家得酒盛。

第4篇: 放言阅读答案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 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 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 可怜光彩亦何殊。

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④在江陵时有《放言》七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颔联两句都是用典。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性质不同,作为则一。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颈联两句都是比喻。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之喻,明示辨伪之法。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照乘,明珠。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谚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当然,如果昏暗到连燔柴之火、照乘之珠都茫然不识,比照也就失掉了依据。所以,最后诗人乃有“不取”、“可怜”的感叹。

这首诗,通篇议论说理,却不使人感到乏味。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阐明哲理,把抽象的议论,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了。而且八句四联之中,五次出现反问句,似疑实断,以问为答,不仅具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且充满咄咄怪事的.感叹。从头至尾,“何人”、“底事”、“但爱”、“可知”、“终非”、“岂是”、 “不取”、“何殊”,连珠式的运用疑问、反诘、限制、否定等字眼,起伏跌宕,能篇跳荡着不可遏制的激情,给人以骨鲠在喉、一吐为快的感觉。联系诗人直言取祸的冤案,读者自会领悟到辨伪之说并非泛泛而发的宏论,而是对当时黑暗政治的针砭,是为抒发内心忧愤而做的《离骚》式的呐喊。

第5篇: 放言阅读答案

放言五首(其三)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写了五首《放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五首》奉和。

2.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屈原《离骚》:“心犹豫而狐疑。”按:元稹在政治上遭到打击后,情绪一度动荡,白居易因劝他要经得起考验,等到时机好转,是非真伪自会分明。“不用”句谓:吉凶祸福,在所不计;问卜求签,更无必要。钻龟、祝蓍(shī):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

3.“试玉”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前句下作者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后句作者亦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豫章:枕木和樟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正义》:“豫:今之枕木也;樟,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4.日:一作“后”。见《史记·鲁国公世家》。后句言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伪装谦恭下士。《汉书·王莽传》:“(莽)爵位盖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赈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后竟独揽朝政,杀平帝,篡位自立。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未篡:一作“下士”。

5.向使:假如。复:又(有)。

1.“赠君一法决狐疑”中的“一法”具体是指什么方法?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2.结合诗的颈联,简析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6分)

第6篇: 放言阅读答案

1.从诗歌的前两联不难看出,这种方法不是“钻龟”“祝蓍”,而是“三日”“七年”,即时间。

2.: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在表现手法上,以议论为诗,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诗的颈联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极通俗地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诗歌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解析:

1.是指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2.诗歌的颈联是典型的.议论,这与一般诗歌的写景抒情手法有明显不同。从整首诗歌来看,这首诗也不是一般的抒情诗,而是融入了议论和说理,表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悉。

参考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赏析:

《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明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态度并告诫世人。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道理:若想对人、事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启人深思,并不乏味。

第三首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这就增强了诗歌的吸引力。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不用钻龟与祝蓍”。先说不是什么、不是什么;是什么,却不径直说出。这就使诗歌更曲折、更有波澜,产生了如设置悬念的效果。诗的第三、四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这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王莽在未代汉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本传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是一篇的关键句。“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纡徐委婉。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人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第7篇: 放言阅读答案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后,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译文:

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 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简析:

这是一个组共有五首,当年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送白居易。五年以后白居易也被贬官,就写了五首放言回赠元稹。这就是其中的第三首。

其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译文: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

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四: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译文:

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序 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至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首,以续其意耳。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yuwen/7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