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乡愁现代散文(锦集4篇)

| 点击:

【www.stqhjy.com--散文】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愁现代散文(锦集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愁现代散文篇1

乡愁现代经典诗歌

母亲的容颜逐渐老去

乡愁却从不褪色

时常走进我的梦里去

乡愁是一句念叨了千百次的咒语

在寂静的夜里像一行清泪般流出

“归去来兮,归去”

乡愁是迷住了双眼的炊烟,在绿杨深处

一缕接着一缕飘来

怎么也吹不散,熟悉的味道,挥之不去

有时候融入了不醉的酒曲

用父亲的汗和母亲的泪发酵

用漫长的时间来酿造,倒入了流浪的酒具

解不开心中的忧愁,难以下咽

烈火将心儿炙烤,将愁绪点燃

那鸳鸯戏水的图案

你走的那天绣上的深情诗笺

绵绵情意,一针一线

握着腰间的荷包

乡思蔓延

就算,天各一边

握着,就像是把手儿牵

干燥的`风扫过眉梢

为何却能将泪水带出来

梦里千万次将你寻找

秋风盘旋在枯黄的山坳

梦里有一首唱不完的歌谣

迷茫而消瘦

他乡的月儿圆,泪水却招摇

风干的嘴唇抿出一句话

乡愁让人千里迢迢,魂萦梦绕

乡愁是一场永无止尽的加时赛,在心巢

曲终人散的时候

一抔黄土,独立天涯,诵不出深深寂寥

乡愁现代散文篇2

乡愁现代散文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个收获之季月圆之夜,在异乡漂泊的人们大概都在唱着一只歌谣——乡愁。

离开家乡已经有好几年了,回头一想,这已经是我在外面过的第五个中秋节了。离开了校园,告别了学生时代,完全跟以前是两种不一样的感觉,心里已经把对家乡的思念沉淀得清澈如水,不会被其它气氛覆盖,清清楚楚就可以感觉到思绪早已飞到爸妈身边。恰巧此时看到这么一句话就明显感觉到眼睛湿润了。

小时候,中秋是餐桌上的一块月饼。是一家人团圆吃饼赏月的天伦之乐。

长大了,中秋变成离别前的一张车票。从此明了词里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而现在,中秋是离家千里的一份乡愁。在佳节时只愿凭明月千里寄相思。

(一)小时候,中秋是餐桌上的一块月饼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无疑是快乐的。那时候很天真很烂漫,纵使生活条件没有现在这么优越,但是小时候的那段记忆现在想起来都会裂开嘴开怀大笑,身边总是有一群小伙伴围着,躲猫猫,荡秋千,老鹰捉小鸡,过家家,我们没有太多的玩具,没有漂亮的芭比娃娃,但是我们总能自己寻找乐趣。几乎天天都在爸妈身边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有时候还爱哭鼻子,哭哭笑笑,一会儿就停了,根本没有什么愁啊愁的。

每到节日,应该就是我们这些小朋友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可以有好吃的、好玩的,有时候还会有新衣服穿。尽管我们还不能真正理解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与赋予的意义,但是我们总能从大人们口中听到:“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咱们吃粽子”,“中秋节快到了,妈妈去街上买一些月饼。”听到这些的时候,整个人在一旁蹦蹦跳跳地自言自语“有月饼吃啦,有月饼吃啦。”那种满足是现在再也找不到的一种自乐。

那时候的中秋节是全家聚在一起团团圆圆的。即使爸爸一直在外面上班,但是他总会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回到家里。中秋节那天下午,妈妈总比平时早早地生起炉子,开始忙碌忙外准备晚上的大餐,我总是伴随着妈妈身旁,她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她摘菜我也拿去一片菜叶,蹲在一旁有模有样地摆弄起来,到了晚上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整张桌子,全家人那种其乐融融现在想起来时多么地令人怀念。

晚饭一过,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剥橘子,吃栗子。然后等待着妈妈给我们切月饼,在我的印象中,那时候的月饼可大了,不像现在每一个都那么精致小巧,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切成好几块,你一块,我一块,大家围着一起,你说我笑,你逗我乐,那种天真无邪那种欢声笑语是现在最清晰的记忆了。当初还不懂分享这一词的我们大概是最愿意等待分享和跟长辈分享的那一刻吧,那时候总是会得到长辈的夸赞:“这孩子舍得,心很宽”,听见这样的话时总会骄傲地抬起头笑,那时候其实也根本就吃不了多少月饼,但总是眨巴着眼睛看妈妈把那一个圆圆的大月饼切开,妈妈在桌子那边,我在这边,还没等妈妈切好,我的小手已经迫不及待地停在半空中,拿来分给大伙儿。

吃完过后爸妈总是会带我们在院子里看月亮,指着天边那轮明月,跟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吴刚砍桂花树,有时候还把我们抱起来,好像这样就能把月亮看得更清楚更明亮,总能能听到蛐蛐的声音,整个院子里充满着一篇乡土气息。爸妈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认真地听着故事,想着总有一天我也要跑到上面去,看漂亮的嫦娥姐姐,还有可爱的小兔子,我们也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天真很好奇,心里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

那时候不懂聚散分离,也不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可是一家人总是团团圆圆在一起的。那些年的中秋,就是等待着切下那块月饼捧着手心里。

(二)长大后,中秋变成离别前的一张车票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父母的呵护照料下,我们长成了大孩子。背着小书包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就这样一路走来,我们慢慢地懂的什么是分离,什么是聚散。

在学校的时候,总是在盼望着各种假期,而节日就是成就假期最得力的助手。中秋节还未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宿舍讨论放假的事情,策划着买票的事情,盼望着早点回到家里吃着妈妈做的饭菜,那种味道应该是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我把它叫做“妈妈的味道”。当回家的票拿在手里时,我们总会打电话跟爸妈说:“我买到票了,明天就到家。”然后第二天告别同学,告别朋友背着包高高兴兴地坐上回家的车。中秋节放三天假,这三天里,妈妈总是变换着做各种好吃的,上街买菜买我喜欢的水果零食,煮火腿,做的全是我爱吃的,她总是觉得我在学校根本吃不好,而且学校压力这么大,当然得好好补一补,所以每次放假在家总会吃撑,确实妈妈做的饭太好吃了,这一辈子怎么也吃不怕。在家的时间总是飞快的,假期总是那么短,谁都想让你留下来,唯独时间不允许。一眨眼又要到了要离开的时候,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延迟一两天回学校,但是总归是要回到学校的,因为你必须做好你的第一身份。

车票,车站,离别,每一次总会经历这些。妈妈总是在包里塞满吃的东西,这一个带回学校,那一个装在这里,她恨不得把家里能吃的都带回去。然后爸爸把你送到车站,坐上车走了,透过车窗,总能看到爸爸的背影,越来越远,越来越迷糊,慢慢消失在人群中,但是这个背影却永远定格在心中。

还记得有一次中秋节放假,语文老师总会让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日记。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用画画的方式写了,那时候老师还当着全班人表扬我说有创意,私底下却被叫到办公室说了一顿,说我偷工减料,全篇下来就给了他一句苏轼的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平时跟老师关系也好,还跟老师在一旁开玩笑说:“我可是你的得意门生,全是你传授的真功夫”。

那时候最喜欢苏轼的诗词了,也知道了嫦娥奔月是传说,吴刚也没有在月亮里面一天天地砍桂花树,也会有各种离愁别绪,但是一些事情总会把当时的心情覆盖遗忘,没有那种悠长而又深刻的感觉。

我有一个收集车票的习惯,大学里的每一张车票我都保留着,毕业的时候我买了一个本子一张张整理粘贴在上面,然后给这个册子取了一个名字《那些年,票贩子的故事》,车票带走了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就是这些车票,连接了学校和家的路,就是这一张张车票,让那些出门在外的人踏上回家的旅程。

那些年,我们总在学校跟家之间徘徊。总是盼着过中秋,能抢到一张回家的票,两个点,一条直线,一张车票,回家不再是梦想。

(三)现在,中秋是离家千里的一份乡愁

毕业了,在离家千里之外,有了第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去远方,总觉得远方才是实现梦想的地方,总觉得这个时候还能折腾,所以必须出去闯荡一番,而故乡会一直在那里,我终究会回去。可是没想到,很多的身不由己,很多的未知,不知不觉你已经在另一座城市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家,你在另一座小城里已经拥有了第一张银行卡,第一张车,第一套房子,你也有了现在的朋友圈,你的生活已经渐渐从这里开始然后一直向前。你清楚地知道这些节日是回不去的,你也只能看着月亮,让它带去祝福。

今天一大早醒来,就给家里打去电话,询问他们有没有买鲜味,准备做什么吃的,爸爸在干嘛,弟弟回去了吗,总是一直抢着跟妈妈说话。妈妈也热切地在电话那端问公司有没有发月饼,晚上和谁一起过中秋。我还在笑她,现在谁还吃月饼啊,公司发月饼都半个月了,有五仁的,有火腿的,有鸭蛋的,我也就打开看看直接懒得去品尝。她还在开玩笑说:“怎么养了这么一个没良心的姑娘,不吃也不寄回来让我跟你爸爸解馋啊!”就这样嘻嘻哈哈跟往常一样聊了半个多小时后还是舍不得地挂了电话,到了一定阶段,母女才是成为真正的姐妹,这句话真的一点也没有错。

这一天,总能收到各种各样的祝福短信,群里面大家都在说着中秋快乐,是不是地发几个红包气氛一下子高涨,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聊着,忽然发现像我这样在外面过中秋的人很多很多,而且以前的很多同学朋友中很多都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这个时候也只能给父母打去电话嘱咐他们买点好吃的,是啊,我们都是故乡的异乡人。

一个在国外的中学昨晚凌晨就发来消息,我是第二天才看到。我知道他也想念家乡,那种独自漂泊异国他乡的滋味在这个本该团圆的节日里是很难受的,昨天下午陪他聊了很久,我们都在问对方,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回家乡?然后各自给出一堆堆理由,我们清楚的知道那时候只有这样才会安慰此时此刻的心情。我记得当初他出国前,我们还在一起聚了一次,那时候我说:“放心吧,节假日我会替你去看看你妈妈。”记得当年就因为开了一次家长会,他妈妈就一直记得我。曾经答应了他,我想有些承诺真的是无能为力,如今我也跟他一样,变成了那个在异国他乡的人,我们都在怀念故乡,都在想念家里的爸爸妈妈。

晚上和公司领导一起出去吃饭,气氛始终不是太嗨,好像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大家都在努力地调节气氛,可是几杯酒下肚以后,无论男女都在吐露自己的心声。席间无意中知道今天是餐馆一位服务员的生日,我们都凑上去跟她喝了一杯,大家都对她说:”生日快乐。“这个姐姐老家是河南的,已经来这边六年了,现在老公孩子都在这边,打算明年回家乡造房子,在当地开一个小餐馆,不再出来了。餐馆老板也给她摆了一大桌为她庆生,我一个很逗的同事问:“买蛋糕了吗?”姐姐回答说:买了啊,我老公在家等着呢!”看着她脸上洋溢的表情,我想她此刻是幸福的吧,或许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在外面,但是能一家人在一起简简单单地过日子就是这辈子最大的幸福。

现在,我们隔着家有千万里远,回不去的才是故乡,这样的夜晚也只能在此写一篇文字释放一下,家乡,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去认认真真看看你,看看早晨的太阳照过脸庞,等待晚上的夕阳穿过胸膛。

夜已经很深了,推开窗,看到一轮明月挂在天边,此刻跟我一样在天边赏月的人一定有吧,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原来此刻已过凌晨。月亮啊,此时此刻也只能跟你说说话了,请把我的祝福带到远方!

乡愁这首歌,永远都唱不老!

乡愁现代散文篇3

乡愁的现代散文

十月二号下午,中秋前夕,假日里,老伴及两个女儿我们一家四口,回了一趟乡下的老家。自从清明节后又回去过一趟,算算已有四五个多月未从回去了。不是没有时间回去,而是不想,直从母亲去世后,回去的渴望愈发淡薄,脚步已变得异常沉重,多少个不眠之夜,梦里辗转反侧,我那如梦似雾的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的漫长,那么的薄情。

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思念故乡的时候,故乡的思念有一些甜,有些酸,而更多的是一片苦涩。孤独无助的时候,常常会忆起故乡的童年,童年里有父母叔伯,有少年伙伴,有牧童短笛,更有浓浓的乡亲。浓浓的乡愁,如满头化不开的雾水,思念其实是一种折磨,也是一次次心灵的历炼。

当我们一家乘车穿梭于城市的喧嚣中,暂时放下往日奔波劳碌的疲惫,不再沉醉于世俗的灯红酒绿,回家,回到乡下的老家,宛如一次次的蓦然回首。但我区别于妻儿,以一个失败者豁然醒悟的姿态回去,有一些茫然,也有一些忐忑不安,如父母在,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是空空行囊的游子。父母在,家就在,而今父母已然离世,家,已然没有了往日温暖,空荡荡的几间陋室,却不忍就此在我的手中放弃而任由风吹雨打,回家,真的只是想回去看看。我虽然早过天命之年,看看也是个奔六的人了,却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依然是乡村农民的儿子。儿是母亲手中放飞的风筝,无论走得多远多久,风筝的一头连着远方,一头永远系在村口,系在村口那棵古老的柳树枝头,系在树下盼儿早归母亲的心口上。多么想再看看母亲在春雨潇潇中目送儿子远行翘首的模样,多么想看看母亲盼儿回家温馨而又慈祥的面容,然而母亲那羸弱而单薄的身影,终究没有出现在村口的路旁,也永远不会出现,一种失落的悲哀,随着车停的开门声,溢满了整个村口。虽然故乡已不再有母亲倚门而望的等候,那乡土桃红李白结出的思念,铸就着思乡情浓的深沉,许是一种经久不衰的温馨,这种思念让人流泪,让人断肠,让人微笑,更让人感到不从远离。有些思念,不是年轻人轻易能懂,许是像我们这样奔六了的落寞者,才能够真正体会。

家乡,已没有了亲情的牵挂,只有几间溢满孤寂的陋室。陋室内有两三张床与破旧的家具,还有一张好久不曾香火供拜母亲的遗相。老家一直在,只是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残垣断壁,蛛网斜挂满目苍凉。往昔干净整洁,欢歌笑语依稀犹在的横堂外室,已被拆旧建新拆下来的废旧房梁瓦条塞满着,到处一片狼籍。横堂外室未曾堆满的空白处灰尘渣土厚厚地铺了一层,让人几乎无处下脚。闻声赶来的乡邻好友,搭讪着笑语,“嗯老娘在的时候,横堂厅室,房前屋后一直都是干净整齐一尘不染的;因为嗯在娘的仁慈与热情,嗯这堂屋也永远都是人来人往,村里男女老少喜欢聚会的地方,可惜嗯老娘去世不过三个年头,这里以被嗯叔爷一家糟蹋得成了这个样子”。不顾收捡,任意占用乃至霸道无理不留出日地贴近房门兴建楼房,桩桩件件实在是欺人太盛,而我偏偏无能争执……老伴满脸的气愤中,将无言的愤慨射向我,然后穿过堂屋,默默地走向外室自家前年新建不久的一层两间楼房,开门进去,然后拿着扫帚出来,在房门前清扫起垃圾来。而我,望着清扫门前尘土垃圾的老伴,久久无语,郁闷着暗暗地叹了口气,独自别下老伴,挪了挪几乎堵住母亲房门的房梁瓦条,用手抹去门锁上的灰尘,然后开门进去,站在柜头母亲遗相的面前合掌而立,母亲的遗相庄严而又慈祥肃穆。环顾四周,房间摆设依旧,只是多了许多灰尘与霉味。念佛机还在,打火机仍然放在旁边,只是翻箱倒柜找不到燃香。这时女儿也走了进来,因为没有燃香,无法叫她拈香膜拜,而她也自然而然地向她祖母遗相深深地鞠了个躬,并顺手拿起遗相,用手巾纸轻轻地擦拭着相框及镜面上的灰尘。我想,母亲一生礼佛,此身早已荣登极乐,在世菩萨心肠,离世一颗佛心,是不会在意孝义该是怎样一份仪式的`,心香一点,足以顶替。

或许,过几年待我退休后,我们老两口会回乡下养老。或许,正如老伴所言,乡下田无一亩,地无一块,就连种菜田地都没有,人情如此淡薄,此生已无可念,既无可念,又何必去念,看情形是不会回乡养老了。不回乡养老是一回事,守住这一份祖业又是一回事,乡下门户却是万万不能轻易地抛弃的。去年托人办了大半年的线改,电表立户安装总算到位,只是线路只到表而不到户,从表到户仍有一段距离。据说我家的电表箱,原本是要装在另一个堂叔的新建楼房的墙壁上的,因为那里己早有了表箱及线路,可被挡住我家出日刚拆建楼房的这位堂叔,欺人太甚的这位给无情地否定了,因为他们才是亲兄弟,这样才不得已安装在其他乡邻的表箱旁。有这样的堂叔,我实在感到心寒。因为在回去时心里早有了准备,我从方便袋里拿出电线及工具,自己动手线路很快被接通。楼顶上的水箱恐怕早已干涸,住房旁的随建房挖掘的水井,同样已有好久不曾流动过,只可惜这大半年未曾抽水的水泵,早已被锈死而无法启动,至使老伴与女儿想洗个手都没水洗,却是一种憾事。

畈上的风依旧轻柔,畈上的水不知是否还是那么甘甜?本来以为自己,喜欢故乡畈上的风景,那四周群山叠翠的延绵起伏,那畈上春天里淅淅沥沥的雨帘,那群峰冬天漫山遍野的皑皑白雪,那夏季后山上无边无际葱茏翠绿的竹海,还有那村前河对面群峰山坳中袅袅升起的炊烟……乡音未改,乡情犹存,而故乡的荷塘却早已没有了池鱼荡起的波纹,杂草残荷中依然有淡淡的清香,却荒芜成水涸堤倒,再也没有父母唠叨不断般的细语叮咛。昔日的良田沃土,已被自私与无知构筑成横七竖八,远近高低座向不一的幢幢楼房,一任旧室老宅倒塌腐坏。耳旁时刻能倾听畈上的乡音,远山的呼唤,乡土的气息,总能让人浮起一片片遐思,每当这个时候,尽管那薄如蝉翼的乡愁,在心头里忽明忽暗,却依然有一般细细的暖流,在心底里流淌。因为童年,因为成长,因为家乡的一草一木,也因为我们的根。

故乡,曾经桃花满坡,绿茶满园,长堤柳绿,荷香十里……曾经骄阳下的挥汗如雨,曾经夕阳下的河床戏水,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那魅力无限的青春岁月,每一串笑语就如海上拾贝,亦如人间最美的天籁。在那不知愁的少年时光中,聆听光阴曼妙的教诲,那一句句乡言俚语,如洒落在大地的一串串珍珠翡翠,任四季变迁,流年飞转,永远装点着故乡的流年。那指尖上滑落的温柔,在流失的年华里,看云卷云舒,看风轻云淡,故乡的路总有莲荷的清香,桃花的艳丽,油菜花的金黄,柳梢的雅韵……可惜时光匆匆,四十年瞬息万变而我不再年少。看看又是一年一度中秋佳节已到,斯人已老,父母双亲皆已离世,而家乡人情似纸,恰又世事如棋,亲情不复从前,何以去握住时光的温婉,何以去挽回岁月的妩媚……看百年梧桐深深扎根于土地里,深秋的梧桐树叶纷纷飘落地上,父辈的辛劳,祖辈的传承,构建起来点点滴滴的亲情,亦如梧叶般随风坠落,我以是情不自禁地黯然神伤,滑落的泪水里怅然若失。故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已变得如此七零八落,杂乱无章。

红尘渐老白发新,残灯壁影照无眠。老伴匆匆地收拾好房里屋外,顿时让眼前为之一亮。家,还是那个干净明亮的家,只是厅堂外室依旧无法搬除塞满的杂乱。我没有去看望这位堂叔,往年,无论是端午节、中秋节还是春节,我们都会拿点礼物去孝敬他的,尽管年龄上他只大我们三四岁,但毕竟是长辈。尽管他亏负了我们家我们的父母许多,一直以来都是我的父母在帮助着照顾他的家庭,即使是宁可亏了我,母亲也从未放弃过。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止步,特别是有可欺能欺之人,自私自利往往会让人忘掉了恩典与亲情,把忍让一味地当成懦弱与无能可欺,这也可能就是一种亲情的悲哀吧!近几年来,他的四个子女纷纷长大成人成家,并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与家庭,他家才渐渐地抖搂起来,许多事不以为德,反以为仇。我们为了那一份亲情,并没有太多去计较,可惜他并不在乎这份亲情,只是当作可欺可叛的软弱,一味地践踏着善良……这一次他的无情无义彻底地伤了老伴的心,我们不想乡邻看笑话,我们忍了、让了,并不是真的怕他,但这次我和老伴看都没有去看他一眼,但愿他能感悟到点什么。

老伴在催了,我站在母亲的遗相前深深一揖,算是作中秋佳节母子团聚的一次会晤,同时也算是纪念她老人家诞生九十周年深情的问候。父亲因为逝世近二十年,所以不曾留有遗相,母亲遗相前,我依然能感受到父亲的音容,他老人家恍惚永远就站在母亲的身旁。该返程了,尽管心中有许多的不舍,我还是走出了母亲的房间,依旧将门锁上,如同锁上一重心事般的,在心里默默地向母亲告别。回转身来走出堂屋,再一次地看了看依旧屹立在风中残垣断壁,一家人依次登车落坐,踏上了归程。

乡愁现代散文篇4

乡愁现代抒情散文

“为什么总在那些飘雨的日子,深深的把你想起。”当听到这样伤感催泪的子时,你是不是也想起了在远方的故乡,心里泛起了丝丝的牵挂?

曾经,故乡以一种氤氲的姿势站在我的记忆里。甚至可以说对于故乡,我从未有过明确清晰的认识。只知道,放学以后该回的地方就是家;吃饭时,该去的地方就是家;困倦时;可以让你休息的地方就是家。

而现在,我喜欢站在连云港师专最高的地方,举目向南看,一直向南,我想看看故乡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在夜晚亮了没有。

睡不着的时候,就出去看校园里黑色模糊的轮廓,偶尔散落在教室里昏黄的灯火。天亮的时候会抬头望天,想着那些移动的云朵会不会拼凑出一张记忆深处的面容,一瞬间可以让我丧失所有的语言,仓皇的、伤感的,花果山山顶,有飞鸟扑闪着翅膀飞上高高的苍穹。

我思念故乡的吴侬软语。站在上海嘉定轻巧细致的拱桥上,双手支贻,聆听潺潺地流水声,眼望两排白墙青瓦的小屋,小屋里传来阵阵吴侬软语的评弹,是多么美好的感受。

陌上花开素颜,思念缱绻,半支素笺,再也无法呈现一个唯美的流年。纵使人在咫尺,而思在天涯,也挽歌不会当初那澄净纷繁的往事。

汪曾祺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我觉得:上海像一团糍饭,外部表面光洁和谐,里面却包着七歪八扭的路、街、弄堂。我小时候虽住在弄堂里,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弄堂里最有意思的就是夏天了。夏天的早晨,被闹钟闹醒,大家就起来干活了,搓衣板的声音、切菜的声音、哪一家音响开得很大,传出来的音乐混杂在一起,却让我没有觉得丝毫的烦躁,倒反而很和谐、很温馨。

夕阳西下,弄堂里的躺椅就多起来了,外头车水马龙,弄堂里面却安安静静。小朋友们打牌,妇女们磕瓜子,老人们话家常、谈子女,不紧不慢。稍微晚一些,小朋友们被大人哄走了,该回去睡觉了,老人们丝毫不察觉,在泛着黄光的路灯下继续侃大山,聊到九点甚至更晚才回家睡觉。

上海浦西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城隍庙,那里有上海的特产——小笼包。城隍庙里的南翔小笼包是在上海能买到的"最好吃的小笼包之一。店里每天都有成群的人来吃小笼包,要是不先定位再去吃的话,就要排在那一条龙似的队伍里等待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特别是中午的时候,城隍庙原本就人流如潮,店里店外更是人山人海。

为什么呢?游客来到上海,都想品尝一下上海这最富盛名的特色小吃;而本地人呢,吃了还想吃,就像我一样,去了一次又一次。

小笼包有不同的口味,人们通常吃的是鲜肉小笼和蟹粉小笼。鲜肉小笼物美价廉,属于大众点心,其本上都是人见人爱。而蟹粉小笼,因为原料珍贵而稀少,所以贵了好多。小笼包做工精巧,营养丰富,美味无比,让人百吃不厌,真不愧为上海的特色美味小吃的代表!

从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宏伟建筑如金贸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的拔地而起,到轻轨、地铁、磁悬浮列车等先进交通工具的建设和运用;从中西合璧、风情万种的外滩到拥挤不堪而又热闹非凡的城隍庙,从精致、宁静的石库门到滨江大道两旁林立的高楼和夜幕降临时不断闪烁的霓虹灯……

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离你心灵最近的地方;家就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远的牵挂;家就是当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

我的上海,我的乡愁!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sanwen/7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