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论抗击疫情中青年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1500字论文(通用4篇)

| 点击:

【www.stqhjy.com--论文】

疫情就是命令,现场就是战场。狙击新型肺炎的战“疫”,共产党员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抗击疫情中青年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1500字论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抗击疫情中青年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1500字论文1

摘要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对增强国力、凝聚民族力量至关重要,而历史学科在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是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热爱并忠于自己的祖国,这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所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说是老师任务的重中之重,更应该是历史老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一个重要举措。爱国主义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民族情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不断探索、进取的民族责任心,以及为维护祖国独立和民族尊严而勇于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的民族英雄主义。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无数催人泪下的爱国主义故事,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他们的作为以及他们的价值取向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如何抉择人生的光辉榜样。可见,历史学科以其特有的丰富内容,对教育青少年学生具有重有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多彩,教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历史教学来看,有三件事情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一是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二是培养学生的时代感;三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人类历史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历史的产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就要培养他们对于事物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看法,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于我们中国历史来讲,尤其是近代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才建成了伟大的新中国。每个时代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果说近代人民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民族权利的话,那么我们就要教育今天的孩子们,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我们肩负重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如:衣、食、住、行等等,都是通过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优化发展而来的。要教育学生从发展变化上来看问题,通过具体事物、用历史变化观点来解释说明生活中常常碰见的事物,以此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这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也就是要从感情上、思想上培养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这種思想感情是同爱国主义密切联系的,无形中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达到教学之目的。

二是要培养学生的时代感。从历史教学上来说,从中国近代史的鸦片战争以来特别是五四运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建国后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上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中,来说明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以此来培养学生感觉到今天和过去的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还要让学生感觉到目前我们努力的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时代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增强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这种思想应该从学生时代培养,将来才能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三是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们对于社会变化、时代责任有认识之后,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培养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希望,这样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如我们的四大发明曾对世界文明有很大贡献。其实像这一类史实我们国家还很多,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把这些东西讲给学生们听,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政治上,我们这一百多年的斗争很不容易,两千多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压迫,经过一百多年的不懈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对世界被压迫民族国家的解放斗争运动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这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也只有这样,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在历史教学中得到真正体现。

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时代感是历史教师的重大责任,培养学生“三观”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需。我们只有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历史教学中的首位,才能真正处理好继承传统文化遗产,在吸收并创新文化的过程中既取其精华,又舍其弊端,不断创新教育,改革历史教学,把爱国主义教育摆在首位,从教育思想上改革着手,以便明确包括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爱国主义为中心培育出社会主义新时期迫切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论抗击疫情中青年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1500字论文2

摘 要:初中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在传统教学方式当中,部分历史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要求学生掌握更多历史知识上,但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故而,本文主要从爱国和核心素养的角度,探讨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具体教学措施,让爱国在历史课堂当中生根,让情怀在学生之间落地。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爱国主义

初中的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内容。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合理运用历史教材,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带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去感悟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源和渊源。而且要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充满爱国思想情感的历史课堂,在日常教学内容,当中也要渗透一些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从而对学生进行反复而不断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让爱国主义情怀在学生们之间得到生根发芽。

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

首先,我们要对初中历史课堂所制定的新的育人目标,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其中就包含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的内容。

(一)意义和作用

我国自古以来,对世界产生的贡献都是数一数二的。而且从世界地位的角度出发,我国凭藉其灿烂的历史文化,占据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角色和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有我国华夏子孙努力创造,积极创新而产生的一系列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比如在历史上可以随便举例的四大文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我国文字得到蓬勃的发展,而且促进人们进行联络感情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对于推动文化改革,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自古以来,我国都是提倡大力发展文化的政策,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现在都对后人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普及广泛的文化知识,能够带领他们感悟几千年华夏文化的演变,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他们对国家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发明案例,以及优秀文化成果的介绍,还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对发明创造产生一定的兴趣。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激励学生为国家做更多贡献。

(二)具体培养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比如:教师在根据历史教材,向学生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设计一条清晰的时间轴。每个时间段和时间点,对应一种文明,而且需要设置相关网页链接,这样能够帮助教师随时点击链接,向学生们介绍对应的文化。这样就能够借助一種快捷,又方便的形式,带领学生们去了解青铜文明,四大文明万里长城等优秀的历史文化。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适当播放一些铿锵激昂的歌曲,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们自身的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目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带领学生们去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一)意义和作用

如今,虽然我们已经远离了动荡不安的年代,但是每个人仍然需要具备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对自己居住的祖国培养深厚的感情基础。那么历史教师同样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的培养。这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长此以往的熏陶和感染。借助历史上许多英雄的故事,来展示当时他们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所做出的牺牲,用那些文人志士和勇猛的武将留下的历史事迹,让学生们体会当时他们的心境,从而从中受到一定的激励,从小就能够树立高尚的民族气节。

(二)具体培养措施分析

教师在进行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的培养工作之前,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感情基础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只有孩子们对祖国本身产生一定浓厚的感情,对祖国拥有极高的崇拜感,这样才能够开展后续培养工作。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历史教材当中所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来作为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的榜样和标杆,比如:爱憎分明开展虎门销烟运动的林则徐,用笔杆子去批判和对抗一切不平等的鲁迅等,都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爱国榜样。教师可以借助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带领学生去感悟,当时的历史背景,从中体会他们做这些事情的出发点和动力,带领学生了解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民族气节。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向学生们提出,反思自己生活的要求,让学生们能够拿自己的生活条件与过去的历史背景相比较,从中感受到时代进步带来的美好。

三、培养学生忠于祖国的良好品格

(一)意义和作用

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当中的内容,来向学生们普及一些忠于祖国的优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国社会经过了漫长而又复杂的变革历史,是由分割分裂而逐渐走向统一,这个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秦始皇在历史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他的一切战略决策,都为我国之后的统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能够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领土不容分割的意识,那么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树立祖国统一的信念。

(二)具体培养措施分析

有些人天生不具备坚定的信念,因此可能会为了那些蝇头小利,而出卖自己的国家,在历史上也有许多令人可耻的卖国贼。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普及一些他们的故事,让学生从小就能够树立爱憎分明的意识,而且从自身做起,严厉抵制那些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举止。教师必须要借助一些事实存在的历史故事和事件,去不断影响和启发学生,要忠于祖国。比如历史上有许多将军,为了确保国土的统一,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哪怕是面临被俘虏的风险,他们也在所不辞。还有许多为了国家统一事业而奋斗的间谍,他们甘愿隐姓埋名,抛弃一切功名与利益,只为国家做贡献。这些历史人物为祖国统一大业,奉献了自己,他们对于学生未来树立忠于祖国的感情是非常有激励作用的。

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意义和作用

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当代人才培养目标来说,是最主要也是最必要的任务之一。一个学生只有对自己的国家拥有饱满的爱国感情,能够接受并顺服国家的一切引领,这样才能够走上正确的政治道路,拥有正确的未来发展方向。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在历史课堂上,向学生们普及一些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借助短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中国发展的历程。比如在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时候,那个时代是跌宕不安的,新文化运动的诞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得到及时的救治。那么学习当时李大钊陈独秀等新民主主义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具体培养措施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篇章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代,作为历史教师应当着重强调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比如在带领学生去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当时吸食鸦片给国民带来的危害的视频,让学生们去体会毒品带给一个国家的巨大负面作用和影响。教师可以按照历史的演变,去逐渐向学生们讲授整个抗战故事,从英军进攻,到关天培坚持抗战,而且最后牺牲在炮台上。让学生们去感悟这些爱国英雄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从中对战争产生强烈的抵制感情。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为我们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指引了我们未来前进的道路,用他们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去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民能够团结一心,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发展而不断奉献自己。

五、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忧患意识

(一)意义和作用

现如今,经过了历史的磨炼和一段艰辛的奋斗历程,我们现在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历史上的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异。现在许多子女的生活条件都十分的优渥,而且在家长的宠爱当中长大,不会面临吃和穿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这种顺境当中成长,自身的竞争和忧患意识是比较匮乏的。可以说,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享受这种无所顾虑的生活,他们自身都没有意识到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那么历史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和忧患意识。让他们在思考历史动荡不安的同时,去认识到居安思危对于稳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在清代末期,我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正是因为这种贪图享受和安于现状的态度,让我国的科技水平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存在天地之差。

(二)具体培养措施分析

针对上述内容的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在要求学生们掌握基础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样有助于学生们积极反思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而不是只知道享受目前拥有的一切优渥的生活条件。现在的教学条件也相比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学生的课堂教学体验,还是教师们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得到了十分突出的升级和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在这种安稳的现状当中沉迷享受,而迷失自己,而是应该不断发现在新时代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安稳当中去发现那些可能造成动荡的因素,而且要积极完善和发展自身,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借助历史课堂,来发挥历史教育的优势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对比和反思的过程当中,得到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的设置,对于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作为历史教师,應当学习那些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要求学生们了解和掌握基本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过程当中,还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向他们普及丰富的历史事件和背景,有必要的话可以向学生们提供一些短视频,让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上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晓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8(18):18-160.

[2]金泉.应注重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贵州教育,2017(23):226-228.

[3]吴允壮.浅谈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9(9):159-180.

作者简介:王芳,甘肃省敦煌市,敦煌市第二中学。

论抗击疫情中青年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1500字论文3

摘要:本文阐述了校园文化的涵义,并对如何以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园文化涵义爱国主义精神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的高等学校,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其中爱国主义精神尤为重要。

我国对于校园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建设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工作由虚变实的重要途径。先进的校园文化对促进教育改革,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校园文化的涵义

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它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区域产生的,因此,校园文化可以定义为:在校园这一范围内,由全体校园人在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过程中,为追求和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逐步创造和形成的观念、态度、文化形式及物质形态的总和,是所有校园人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观体系、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及共同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着学校的校园风貌、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等。狭义的校园文化则单指学校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校园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校园文化一般还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层,指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诸如校园环境设计、建筑物的布局与风格、学设施配备等这些外在的物质载体多被人为地赋予一定的文化涵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二是观念文化层,指校园人的价值观、道德评判标准、学习态度、行为准则、人际关系、集体舆论等,这些都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三是制度文化层,是其部分观念层文化的具体化和规范化。四是方式文化层,主要指学校中传播特定精神文化的某些物质载体。如精心布置的教育教学场所、有纪念意义的碑刻人物雕塑及校史陈列室等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笔者论述的主要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专指学校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园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方面体现。所以说,文化承载精神,精神体现文化。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环境”,是校园的“氛围”,是校园的“生态”,是校园中弥漫着的文化精神,甚至是学校的灵魂。华中科技大学涂又光先生提出了“泡菜坛理论”,即校园是泡菜坛,文化就是泡菜水,学生就是泡菜;有什么样的泡菜水,就将泡制出什么样的泡菜。这也正验证了我国古谚中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2.以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建设校园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且强调要把这一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中。这一体系有四个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主要指学校校园人的文化价值取向、课程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等。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就应该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点。

2.1重视高校国防教育课程

高校国防教育,指的是在高校开展以大学生为主体教育对象进行的为了国家安全与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忧患意识教育,是社会国防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向大学生传授国防思想、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的教育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明确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就要把它纳入学校总体教学大纲,并通过设置相应的课程来实施。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主要是由军事理论课、军事技能训练两项必修科目及军事理论专题研究、定向运动等选修科目组成。国防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强化国家利益至上意识,培养公民为国家安全与发展而献身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其中,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最本质的核心。教师应通过对大学生讲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光荣历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深厚的情感,培养他们为国家、民族利益和安全而勇于献身的道德情操,在校园营造为国防尽义务而感到光荣的良好风气,促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团结奋斗。现在的大学生都有极强的个性,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军训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军训期间有严格的训练、规律的作息生活、标准的内务管理以及各种评比竞赛,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协作观念的形成。

2.2增加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化知识宣讲

目前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大量地开展了人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讲座,给广大的学子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的平台。但是,素质教育讲座中却很少涉及爱国主义主题。因此,高校应该增加这方面的讲座,通过这类讲座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作用。高校可以邀请航天英雄、军事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增加学生的国防知识和爱国热情,例如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到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也可以围绕学子们共同关注的国内社会热点和国际热点问题举办讲座,让他们及时了解和关注国际国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情况,掌握世界的变化信息及国内的热点发展趋势,例如拉萨3.14事件、台海两岸关系等;还可以通过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学生们感受到国旗的神圣,以及身为中华民族传人的伟大自豪感,激发学子们为祖国的强盛而奋发图强。同时,从2009年开始大学生成为征兵的首要对象,当兵成为体现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实践途径。如何让大学生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既需要高校经常组织爱国主义文化知识宣讲,又需要高校开展对大学生服兵役的宣传工作。

2.3加强校园网络宣传

合理利用校园网络来弘扬主旋律,加强爱国主义的宣传。网络的迅速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多元性确实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网络文化一方面提高了文化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深化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开阔视野,感受到自己无法亲身经历的情理。从理论创新到生活点滴,从新闻宣传到民间舆论,从轰动事件到先进人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提高鉴别是非的能力,提升爱国主义热情。通过网络信息,学生还能增长人文知识,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高校要重视互联网、校园网,尤其是国防教育网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使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了解世界的变化和中国传统军事文化。

3.结语

大学是文化的圣地,是精神的传播源头。以浓厚的校园文化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国在新世纪国际国内新形势变化下的新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又一途径,同时,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以浓厚的校园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把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激发起来,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陶磊.聂自俊.浅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科技信息,2006,(5).

[2]杨叔子.校园文化与时代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3]施一满.素质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国防教育研究.中南大学,2006.10.

[4]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6.

论抗击疫情中青年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1500字论文4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学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基地的价值,合理运用各种有效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爱国情怀;教育

当前时期,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需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各科教学都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爱国教育渗透其中。对于语文而言,其是传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也是生命之声,更是文化的根基。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培养,统一语文学科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对语文教学的内涵进行挖掘,进而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并进一步深化学科教学改革,这也是语文教师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课前准备,挖掘教育素材

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之前,要求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对每篇课文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元素进行挖掘,充分利用各个教育点,抓住开展教学工作的契机。对于每篇课文中,所包含的能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包括段落、句子、字词等,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控制好爱国主义教育的节奏,把握教育契机。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长城和运河》一文时,其中就包含了很多可用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在进行该课文教学时,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内容,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进行组,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与长城以及运河有关的史实,了解他们的特征,激发其爱国情怀。同时,通过让学生了解这些人间奇迹,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最终实现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绽放学生心灵之花的目的。在教学时,教师要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长城与运河的了解,了解其宏伟壮观的景象,感叹祖国山河的壮丽,进而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

教师通过在课前精心准备,从而准确把握课文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与知识点等,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精心设计,进而更加自然地开展爱国教育,提升教育效果。

研究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在教学时,要想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将作者的体验内化为学生情感培养的素材,需要对作者创作的背景进行认真了解,激发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体验经历,再对学生进行引导。其中,要求教师对作者的生平经历与创作背景进行研究,并与学生一起探讨,进而对作者当时创作的心态与情感等进行深切体会。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詹天佑》一文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句子,开展课堂教学。比如“遇到困难,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这句话描述的是詹天佑不畏艰难的动力根源。原因在于这条铁路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中国自主修建的首条铁路,是民族气节的象征,铁路的质量与国家及民族声誉密切相关。如果铁路修的好,可以大大提升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这也体现出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为祖国荣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高尚情操。学生阅读时,也会感受其中的民族精神,也会为詹天佑感到骄傲,進而向其学习。

通过研究课文的写作背景,能够挖掘出更多的教育素材,深化作者的创作意图与爱国情感,从中让学生深入感受这份情感,从而更好地落实爱国情感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把握课堂,渗透爱国主义

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将爱国主义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其中。在很多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并给出非常高的赞美与评价,教师此时就可以开展爱祖国河山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在分析课文思想情感时,让学生从文本中去感受这份爱国激情,陶冶情操。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一文时,存在很多爱国教育元素。首先,南沙群岛本身的风光非常秀丽,可以用星罗棋布和碧波浩渺来形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也能感受南沙群岛的风光。其次,南沙群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是却长期被菲律宾等国所觊觎,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上述两个方面为教学切入点,对学生爱祖国河山、爱南沙群岛的情怀进行教育,最终取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效果。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握好爱国主义教学的契机,掌握好教育方法,恰当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并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时,需要树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意识,为学生成长做好准备。在开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时,要注重爱国情感的渗透,不断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印象,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更加有效地渗透爱国情怀,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进而达到预期的爱国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逄宗宝.浅谈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3(09).

[2]姜金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3(13).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shiyongwen/9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