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

《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 点击:

【www.stqhjy.com--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下面是关于《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的内容,欢迎阅读!

《千字文》成书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一、成书背景与过程: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据李倬《尚书故实》载:南朝时期,梁武帝肖衍(502—549)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武帝命周兴嗣将这一千字编成有意义的句子,“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竟一夜之间编成了有内容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这就是流传至21世纪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二、作者简介:

周兴嗣(470─521),字思纂,祖籍陈郡项(今河南沈丘县),其先人于西晋永嘉南渡时迁徙到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十三岁开始到齐的京师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精通了各种纪事文章的写法。游学时,他曾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一家旅店住宿,夜里听见有人对他说:“你才学盖世,不久就会结识到尊贵的大臣,最后被圣明的君主重用。”可是一直到声音消失,他也没能听出说话人在哪。

隆昌年(494)中,齐侍中谢朏任吴兴(今浙江湖州)太守。谢朏厌恶与士人交往,却喜欢和周兴嗣在一块谈论文史。任职期满,他在朝廷极力推荐周兴嗣的才学。本州举荐秀才出任公职,周兴嗣于是被推举为桂阳(今湖南省桂阳县)郡丞(郡守的副职)。郡守王嵘,平时就欣赏周兴嗣的文才,待他很好。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周兴嗣上奏《休平赋》,文章非常优美,受到萧衍重视,聘用他任“安成王国”侍郎,就在梁都的华林园当值。其年,河南献来一匹会随着音乐跳舞的马(儛马),萧衍命周兴嗣与待诏张率等人作赋歌颂。赋成,萧衍评定周兴嗣的最好,升周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

梁天监七年(508年),梁武帝用南京城内自己在三桥的旧居,改建为光宅寺,命周兴嗣与陆倕各写一篇寺碑碑文。碑文完成后,梁武帝只使用了周兴嗣的作品。自此以后,著名的《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以及《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梁武帝都只要周兴嗣一人去完成。每成一篇,都会受到梁武帝的称赞和财物赏赐。九年(510),任新安郡丞,任满后,重任员外散骑侍郎,协助编撰国史。十二年(513),升任给事中,继续为皇室撰写文稿。

周兴嗣的双手常年患有风疽(湿疹)病,升任“给事中”后,又染上了疬疾,这是一种不好医治的流行疫病,结果左眼失明。梁武帝萧衍抚摸着他的手,感叹地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当场又亲笔抄写了一份专治风疽病的秘方,赐给周兴嗣。可见梁武帝对周兴嗣何等爱惜。

与萧衍同为“竟陵八友”中人、时任萧衍记室(相当于秘书长)的任昉,也很喜爱周兴嗣的才华,经常对别人说:“周兴嗣如果没病,十天内就能当上御史中丞”。

梁普通二年(521),周兴嗣病故。生前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但流传最广、最久远的,则是《千字文》。

三、内容简要: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乃四言长,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使得众多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

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分,他们称之为四章。

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树,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为第二部分。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要“知过必改”,讲信用,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岩岫杳冥”为第三部分。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分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分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分。主要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人情向往之至。汪啸尹、孙谦益的《千字文释义》认为这部分是讲“君子治家处身之道”,其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显得牵强,所以不加采用。

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它的长处后来为《三字经》所吸取。

四、《千字文》在国内外的重大影响

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这表明,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人不但把它当作一部启蒙教材来读,而且作为学习书法的范本。著名的有智永和尚、怀素、宋徽宗、赵孟頫、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流传很广,书体与风格各异,可谓千字千姿,影响也很大,促进了《千字文》在民间的传播,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和《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

唐朝以后,《千字文》这种形式也被人们广泛地加以采用和学习,出现了一大批以《千字文》为名的作品,如唐朝僧人义净编纂了《梵语千字文》,宋人胡寅著有《叙古千字文》,元人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人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颂》,吕裁之有《吕氏千字文》,清人吴省兰有《恭庆皇上七旬万寿千字文》,太平天国有《御制千字诏》等等。这些所谓的《千字文》内容各异,但都以《千字文》为名,足见《千字文》影响之大。

宋代真宗时,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400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称这部《道藏》为《大宋天宫道藏》。

千字文曾作为许多国家的汉字初级读本。此读本传入朝鲜半岛的年代已不可考。这本书与佛教的一起传入,被认为是汉字应用于朝鲜语言的推动力量。汉字一直是朝鲜唯一的文字,直到世宗大王于15世纪发布训民正音(Hangul)。不管怎样,即使朝鲜文字发明后,大多数的朝鲜学者仍然继续使用汉字一直到20世纪早期。

千字文被用来教授儿童习字始于1583年,即李朝宣祖命令韩濩(Han Ho;1544—1605)将其刻成木版印刷之后。韩濩《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里的从"天"到"水"的44个字被逐一记录在了"常平通宝"的背面(朝鲜王朝时代朝鲜的铜钱)。

千字文以其特有的形式展现汉字,对每一个汉字来说,文字既体现其含义(训),也体现声音(音)。虽然朝鲜语言历经演变,汇相对应的训(saegim)在每一个版本里保持不变。当然同样成书于16世纪的光州版和韩石峰版千字文对个别汉字的解释有些许不同。韩石峰版与光州版训的变化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定义更加宽泛或者每个单独汉字的语义范围发生改变。先前的定义被同义字取代,以及,部分条的语音发生改变。

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岀朝鲜本国语对"汉字语"的取代。基本上,很少有词汇涵义被认为是16世纪以前的,因为它们可能是朝鲜本国语词汇的化石留存或者受到全罗道方言的影响。

一千多年来,千字文曾被用来习字及练习书法。由于千字文字字不同,且流传广泛,故深受东亚各国书法家的青睐。《宣和书谱》记载,北宋内府收藏智永真迹二十三件,《千字文》便占十五件之多。

中国书法家智永(隋)、褚遂良(唐)、孙过庭(唐)、张旭(唐)、怀素(唐)、米元章(北宋)、高宗(南宋)、赵子昂(元)、文征明(明)皆有著名的《千字文》书法作品。敦煌出土文书中也有《千字文》手本习字断片,可见最迟至7世纪利用《千字文》练习汉字书法已较普及。

日本书法家卷菱湖(江户)、市河米庵(江户)、贯名菘翁(江户)、日下部鸣鹤(明治)、小野鹅堂(明治)的《千字文》书法作品也很有名。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shiyongwen/1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