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 点击:

【www.stqhjy.com--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共18册,其中小学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6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语文必修上第八单元古诗诵读中的第三篇诗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被俘入宋后第二年写的一首怀念故国的词。南宋灭亡,李煜失去皇帝宝座,结束了他纵情声色、侈陈游宴的苟且偷安的生活,由一国之主巨变为倍受屈辱的阶下囚。面对严酷的现实生活,李煜沉浸在故国之思的沉痛之中,从而写下了这首词。相传在后主生日(七月七日)的晚上,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听到后,十分生气,名人赐予牵机药,将李煜毒死、这首词成了后主的绝命词。学习本词要让学生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对李煜其人及其词有一定的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愁情别绪,了解词人亡国后的深哀巨痛,领会词作感动人心乃至传颂至今的深刻原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家国情怀。

1、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并在课前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加深词的内容理解。

《虞美人》

一、导入新课:

歌曲《虞美人》班上有些同学会唱,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词是谁?李煜你熟悉吗?谁能介绍介绍他?

二、词人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中主李璟之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在位十五年。作为文人的李煜善诗文、能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正如前人吊之诗:“作个才子真绝代”。但作为国君的李煜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出降,封为“违命侯”最后被毒死。也印证了前人吊之诗:“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的前半生,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相对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基调欢乐;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基调伤感,成就很高。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词包含了一个凄惨的故事:公元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封为“违命侯”,行动受人监视,失去自由。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可说是他的绝命词。

四、词文学习:

1、学生自读词文,弄清词意:

2、教师讲解学生不懂的词句:

五、诵读:

1、指定学生诵读,其他学生思考文中哪个词概括了全文的感情?

2、教师评点并作诵读技法指导: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

重读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一江。(这些词特别

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所以要重读。)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六、李煜为什么而愁,又是怎样抒发愁情?我们具体研习诗句: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虽然被封为违命侯,但实际上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春花秋

月”的美景容易让作者睹物思人,想起过去美好的岁月,令人伤感,所以作者盼望它快点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具体来说可能是过去后宫佳丽的簇拥,锦衣玉食的生活,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已经消逝了。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5、“雕栏玉砌应犹在”一句中,为何只提到“雕栏玉砌”而不是其他事物?

皇权的象征

6、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只是朱颜改”中,仅仅只有容颜在改吗?

“只是朱颜改”的“改”字

改变的还有生活(锦衣玉食的生活变为囚徒的生活),地位(由国之君沦

为阶下囚),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社稷。

7、本词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隔句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

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隔句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运用比喻将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显示出愁思多得像那江水奔

腾流淌,一泻千里;又像那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的绵长。大

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9、我们讲解了全文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李煜到底有哪些愁思?

有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七、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

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A、比喻:

B、对比:春花秋月的无休无尽与往事短暂无常的对比;小楼东风的永恒与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的对比;雕栏玉砌的常在与朱颜改的对比。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载不动许多愁”。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

C、发问: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D、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物是(自然永恒)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 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 通过品读、鉴赏,体会作者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3、 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 通过分析内容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代的词是为演唱而作的歌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古代,欣赏一首优美的古词。播放李煜《独上西楼》——邓丽君演唱。我们已知道词分为婉约和豪放两个流派。这首词属于哪个词派?(婉约)知道谁写的吗?(李煜)下面,让我们走近李煜,去聆听这位词中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虞美人》。(板书)

二、介绍作者

请同学们发言介绍李煜的生平,然后教师补充。

明确:李煜,南唐最后一个国君,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有双重身份,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他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工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较高造诣,词的成就最突出。

三、写作背景

1975年,宋军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虽被封作违命侯,实则沦为阶下囚。1978年的7月7日,是李煜的生日,他作了一首词命乐伎寓所演唱,宋太宗得知后极为震怒,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词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就是《虞美人》。

四、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请一位男生和女生分别朗诵,让学生比较评价。

2、教师范读诗歌。

3、找出韵脚和重读词。

(注意把握词人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明确: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重读——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根据诗歌内容,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人的内心世界。

明确:愁。

5、提问:哪些词体现了词人的故国情感?

明确:春花,秋月,往事,东风,故国,雕栏玉砌,春水。

五、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学生齐读上片

1、 思考:“春花秋月”是美景,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明确:春花最美,秋月最亮,然而,如此美景在李煜那里却丝毫也唤不起欣赏的兴趣。一个被囚禁的亡国之君要忍受无尽的屈辱,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这种屈辱的生活无尽的延续,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2、 思考:“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明确:昨夜的东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举头仰望明月,不由思恋起故国。一样的东风,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境遇,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已不在了,正所谓“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回首故国,只有伤痛和悲哀。

3、小试身手: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情景散文。

学生齐读下片

4、思考:“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明确:“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词人用猜测的语气,含有国破家亡,江山变色之意。反映作者悔恨、追思、悲愤的心理活动。可以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5、思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这句话好在哪里?

明确:同意。运用比喻,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断。

6、拓展: 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有哪些?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六、课堂小结

这首词充满了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李煜,如果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如此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正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七、课堂活动

请多才多艺的同学演唱《虞美人》。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全词;

2、 李煜,我想对你说。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3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

虞  美  人

李  煜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所处地位。

《虞美人》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它是五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他的词在艺术结构和语言方面的成就影响了包括范仲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在内的许多宋代词人,放在本课首位,既承上一课的唐诗,又引出以后的词人,实属必然。本单元是诗词单元,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的词感情浓厚,缠绵绯恻,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感强,境界艳丽有脂粉气,而《虞美人》是其词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象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2、教学目的。

①、知识目标:

A、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

B、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②、能力目标:

A、提交学生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B、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分析、综合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珍惜时光,珍惜拥有,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教学难点是培养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1、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分析法进行教学。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哦诵读,在读的过程中质疑、思考、品析、鉴赏;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在集体的热烈讨论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得到新的认识。

(解说: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扩大教学容量。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电教平台,幻灯片等电教手段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又吸引了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直接感知,促进了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学法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能力。

四、教学设想。

《词七首》均为精选词人及其代表作,通过其学习,能够很好的掌握词的文体知识及两大流派的特点,根据期编排特点。我拟用4个课时完成全课的讲授,而《虞美人》拟用一课时讲授。主要是由于李煜之词的不同于别及李煜作为词学一流大家,可谓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专作一课时学习,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五、教学程序。

1、引入新课。

①、抽查前一课的背诵。

②、引入新课:先以简短的导语带出,然后放课件。

(解说:课件是以邓丽君演唱的《虞美人》开始的。用歌导入新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符合了词“合乐而歌”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词的音韵美,又通过幽怨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初步领悟到本词的感情基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讲授新课。

①、讲解词的知识。包括词的简介(定义、特点、分类),词的发展,词的流派和诗词的欣赏艺术(知人论世法,由表及里法、含英咀华法,择善而取法,朗诵吟哦法)。

(解说:让学生对词有个总体上的把握,并对后面的学习有一个指导的作用。)

②、介绍作者与作品。

(解说:是为知人论世,对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作为对诗词理解的基础。)

③、诗词诵读。学生先听读该词,然后自己吟哦、品读该词,围绕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解说:在轻柔的《春江花月夜》的伴奏下,让学生闭目倾听课文的诵读,进行想象,想象场景,想象意境,想象词人的心情;进而吟哦、品读该词,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作者心灵,引起情感共共鸣,为赏析、挖掘词的深层涵义打下情感基础。)

④、分析作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问题用幻灯机放映如下:

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

→开文自问,写的是眼前景物。“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但因作者降宋后,过着囚犯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然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觉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出奇,却在情理之中。

“春花秋月”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不会休,不会了,而人的生活,命运却时时在改变。时光流逝,往事随风,自然之永恒与人生之无常的对比下,生发的是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哀叹。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B、“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慨叹的是什么情绪?

→作者登楼遥望,由眼前之景,而怀想远方的故国,怎奈却叫人“不堪回首”。

“又”字写出时光在不断流逝,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C、“只是朱颜改”中“只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改”的只是“朱颜”吗?

→这是作者想象中“故国”的图景,是虚写。

“雕栏玉砌”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会改变,而一个“只是”写出了无奈惆怅的心情。因为事实上,改变了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感受等。变与不变之间,发的是物是人非之慨。

(解说:“B,C两问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通过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D、品味最后一句的感情色彩和表现手法。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充满怨恨、激楚的感情色彩,显示出作者愁思之深厚强烈,如春水汪洋恣意,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分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种写法,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让人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3、课外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回答下面问题,看哪个小组说得对,说得多,说得快。问题用课件显示如下:

①、本词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想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月亮”具有什么特殊的涵义?联系我们学过的诗词,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②、本词的结句以水喻愁,形象生动,你还可以找出相似的诗句吗?

③、不同的作家写“愁”各有不同,你知道的有哪些?试举例。

(解说:答案见课件。设计这部分,是引导学生始于课堂,走向课外,联系以前学过和自己曾看过、读过的诗词句,理解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扩展思维和眼界,举一反三,丰富学生的记忆库收藏。采用小组比赛法,激起学生好胜心,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好的加深学生的记忆)

4、课堂练习。

设计两道选择题,是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旨在进一步巩固这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题目见课件)

5、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王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重放Flash《虞美人》,在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课后练习四,以《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左》为例,试从题材、语言、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比较一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之处。

(解说:这道题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并在比较中认识到词的两大流派的不同,更好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从课本涉及的词人中任选一个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了解一下你所选词人的生平、词学成就等,写一篇小论文。

(解说:《高中语文教学建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设计这题,旨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独立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在互助互利的合作中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训练学生的整理、综合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其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七、板书设计。

虞   美   人

李 煜

春花秋月  ----  往  事

永恒       小楼东风  ----  故  国       短暂

雕栏玉砌  ----  朱  颜

对    比

愁:一江春水向东流(比喻、夸张)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4

《虞美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陕西兴平华兴中学 王海军 713106

教学目的

1. 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 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诗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幻灯片)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词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三、欣赏歌曲,领悟意境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说明:通过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声和演员出色的表演这一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词有初步的感受。)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思路结构图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此句的妙处。

特色: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其它以比喻写愁的诗句: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6.总结艺术特色:

1. 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 起伏跌宕的写法(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六、拓展阅读

1.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断,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七、作业(任选一题)

1.阅读李煜的《浪淘沙》(课本P40),写一篇三四百字的赏析文章(或联系现实写感想)。

2.将《浪淘沙》与《虞美人》作比较赏析(从情感、语言、艺术手法等方面),字数不限。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八、再次欣赏《虞美人》flash,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附板书设计: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附:

《虞美人》赏析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悉的一篇。相传后主于生日(七月七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说是后主的绝命词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 ,都已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放笔呼号,是一声深沉的浩叹。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阑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银光中的大地,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了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后主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和他那种纯真而深挚的感情。“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遥望南国慨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亡国之音哀以思”,由于亡国,李煜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他失去了欢乐,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家国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的尝味。以上六句的章法是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与人世间多少“往事”的短暂无常相对比。第三句“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三字翻回头与首句“春花”“何时了”相呼应,而与第四句“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第四句“不堪回首”又呼应第二句“往事知多少”。下面五、六两句,又以“雕栏玉砌应犹在”与“朱颜改”两相对比。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在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么?“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了出来了。九字句,五字仄声,四字平声,平仄交替,最后以两个平声字作结,读来亦如春江波涛时起时伏,连绵不尽,真是声情并茂。这最后两句也是以问答出之,加倍突出 一个“愁”字,从而又使全词在语气上达到前后呼后应,流走自如的地步。显然,这首词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上达到这样高的成就。所以王国维说:“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惟李后主降来后之作及水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可见李煜的艺术成就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感之深,故能发之深,是感情本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王国维说得好:“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这个特色在这首《虞美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选自《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5

一、情景导入

上节语文课我们具体分析了“20xx年高考新课标二试卷”的诗歌《残春旅舍》,里面有一个题目是这样问的“颔联乃晚唐巧句,具体分析巧在哪里”。在诗歌鉴赏题里重点分析某个字某句诗的这种题型,我们称之为炼字炼句。今天我们以炼字炼句作为解读突破口,具体赏析有着双重身份的词人李煜流传千古的名词《虞美人》。

二、 简析作者

1、身世

2、爱好 (PPT展示)

3、词风特点 :前期词多表现宫廷男女爱情生活和离愁别绪;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

4、语言特点: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记笔记)

三、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四、 诵读指导

1、 找出每一句你认为需要重读的字词

(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自己试着读,明确读出的感情基调——低沉凄迷

2、 思考关键字词有哪些?

五、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 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2、作者的愁情是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的?

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明月

雕栏玉砌 朱颜

六、品析鉴赏,感受艺术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4、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5、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改”:朱颜 (貌美如花到容颜衰老)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欢乐自由到愁思绵延)

6、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明确: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觉得这句话写的好吗,好在哪里?明确: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昼夜不舍,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七:写法鉴赏——“以水喻愁”

李煜之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不如李煜词境界阔大,气象超迈。李煜之后:“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不如李煜词流畅自然、明白如话、眼界阔达。

八、小结本课

法国作家缪塞: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二、复习检查词的相关知识:

1、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和乐府一样是配音乐的。后来它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又因为其句式长短不一,所以它还被称为“长短句”。

2、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字数多少)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3、词牌和标题

词的标题是其内容的集中体现,而词牌则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4、 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 ﹑豪放两大流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是豪放派诗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和力量;以秦观、李清照、柳永为代表的是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感情婉转缠绵,多写个人遭遇,男女之情。

三、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听一听、读一读

欣赏邓丽君的《几多愁》并指导学生诵读。

学生诵读《虞美人》,并初步感知

1、音读 把握节奏:“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2、意读 提示:读注释一,总体把握内容

绝命词,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借眼前之景,发忧思之情。

四、知人论世 (引出对李煜的简介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时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工书善画,洞晓音律。投降宋朝后被封为“违命侯”,幽禁在汴京。他整日以泪洗面,凄凉寂寞,度日如年,在41岁生日(七月七日晚)时做《虞美人》,并令歌伎演唱,在词中不假思索的表达他对过去宫廷生活的怀念,因此触怒宋太宗被赐毒酒毒死。所以,这首《虞美人》可算是李后主的绝命词了。当然《虞美人》也是他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2、后人评价: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王国维

五、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想一想、议一议

提问:词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前六句的感情?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虞美人》教学设计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1.“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明确: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2.“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思考。

明确:物质——李煜在南唐国当皇帝时锦衣玉食、佳丽三千、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精神——权力、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又”点明他囚宋后又过了一年。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为什么词中作者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

明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怀念亲友

5.在诗句“只是朱颜改”中,改变的仅仅只是朱颜吗?

明确: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6.改变的有朱颜、地位、感受,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寻找具体的事物。

明确: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前六句词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明确:(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于是,最后两句呼之欲出。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明确:这是以水喻愁﹑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长流不尽,语句形象而生动。

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啊。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发人深思,引人共鸣。

六、本课小结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七、拓展训练,写出你所知道的写愁名句。

写愁名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贺铸)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八、随堂练习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九、布置作业:

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写出自己的赏析。

浪 淘 沙【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7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师中心稿)教案

陕西兴平华兴中学 王海军 713106

教学目的

1. 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 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 :

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导入  ,创设情境

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提问:他是谁?

二、知人论世,身份揭秘

多媒体展示李煜的画像及个人档案。教师补充。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教师解说:

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煜的双重身份,他既能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同时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写评价李后主:“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主。”(幻灯片)的.确,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李后主确实没什么可说的,但作为一代人,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好,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位亡国之君的内心世界。

三、欣赏歌曲,领悟意境

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

(说明:通过邓丽君优美抒情的歌声和演员出色的表演这一视听形象,让学生对《虞美人》一有初步的感受。)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把握节奏 :“语气可于四字作逗,或上二下七,但终以一气呵成为佳。”

找出韵脚: 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押韵规律(特点):两句一换韵,两平两仄

读出感情: ①感情基调:低沉、凄凉

②重点词语: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2.请两位学生朗读,然后让大家评议谁读得好。

注意: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基调去读:低沉、凄凉

注意声调要有起伏变化:高低强弱,节奏快慢

读准能体现词人内心痛苦的关键词语。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背。

五、披文入情,逐句赏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

2. 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物质方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东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东风即春风,感叹时光流逝,宇宙的永恒不变)

4.只是朱颜改――“朱颜”的含义 (后宫佳丽的容颜,词人自己容颜,国家的容颜)

思路结构图

问 答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几多愁 一江春水…… (永恒与短暂达到统一)

三度对比,三问三答,隔句相承

5.品味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8

《虞美人》赏析 教案教学设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尤在,只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在被俘两年后写成的。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立即就赐酒将他毒死。ァ

作者能诗能画,只可惜政治上无所成就。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回首往事怎能不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ァ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是作者慨叹时光太慢。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ァ

“往事知多少”长叹一声,开始回忆往事的美好。李商隐有诗云“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只为慨叹去日美好,来日不多,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追忆,当时却只是惘然虚度。ァ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七夕之夜,正是群星闪烁,人间欢笑何多。离开金陵(南京)来到汴京(河南开封),昔日贵为一国之君,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所共的一轮明月,思念故都。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他乡与故乡,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故国只能回映在汴京的月面中。“举首见日,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同工之妙。”ァ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试想一下,汉白玉制成的台阶栏杆,回映着清冷的月光,是一幅多么水冷的图画啊!作者回想故国的宫殿,却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不是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只是独属于李煜的满目伤怀,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已老的宫女。古诗词中有许多慨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但都不如此句。“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ァ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是全词题眼,也是千古绝句,广为流传。李煜的愁只能自问自答,因为实在无人与他“对泣新亭”,足见作者的孤寂。”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更不是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周星驰那叫俗文化,像可乐一样只有那么一股子气,后来啥也没有。苏轼此时“故国神游”“雄姿英发”,这一江之水也充满豪气。李清照是个妇道人家,只能是一支哀婉的小溪。李煜的通感用得绝佳。“春水 ”带点花瓣,有形有声有色,把“愁”字立体化了。一个“向东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可谓“千古一愁”。ァ

这首词里看不出比较猛烈的反抗意识,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有那种沉郁的哀思。人言“不畏金刚怒目,只怕菩萨低眉”这样自怨自艾的哀愁,一下子惹恼了宋太宗,招致杀身之祸,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以此引入。

二、 关于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 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 答 对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永恒有常)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短暂难测)

几多愁 江水 不言之言 (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四、 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象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无怪王国维评价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书者也。”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五、 发挥想象,试译这首诗,尽量把悲愤凄楚的感情表现出来。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六、 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10

虞美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学步骤,其他6首词的教学方法同此。)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

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板书课题)

解说: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并指出创新才是文学发展的出路。

二、解题

介绍词的一般知识(分段投影显示):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为了说明方便,似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

│时期│主要风格│代表作家│

├─────────┼────────┼──────────┤

│唐、五代、北宋初年│婉约艳丽│温庭筠、李煜、晏殊│

├─────────┼────────┼──────────┤

│││苏轼、柳永、秦观、│

│北宋中叶到南渡│婉约、豪放并举││

│││李清照│

├─────────┼────────┼──────────┤

│南宋前期│壮怀高唱│辛弃疾、陆游│

├─────────┼────────┼──────────┤

│南宋后期│哀感低吟│姜夔、张炎│

└─────────┴────────┴──────────┘

三、研习《虞美人》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①齐读课文,找出该词的韵脚。

(解说:引导学生体会词的音韵美,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

②内容与形式总理。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见课本注释①)这首词采用白描手法,以自己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想像事物,这样,词中的意象就在“情”的贯穿下,构成了自然流畅、和谐完整的意境。

(解说:引导学生读注释,并且从"情”的高度理顺词的脉络。)

2.具体研习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见了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

(解说: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的道理。)

②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解说:进一步挖掘词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用两点论思考问题。)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虚词的表达作用。)

④讨论: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学生可能回答的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只要诗句能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即可。

(解说: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意象相对固定的特征,其他诸如“梅”“莲”“柳”“雁”“长亭”等。)

⑤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⑥全词的整体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⑦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解说:整理全词的脉络,让学生理解词人的匠心。)

⑧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4.课堂训练(投影显示)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①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②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解说:这是课内的延伸阅读,旨在扩大学生阅读量,并模仿高考题型命题,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参考答案:①D,“水长东”比喻恨如东流水,绵绵不断;②C,这是李煜后期写的词。)

5.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结合板书,背诵这首词。

(解说: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四、布置作业1.延伸阅读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预习思考题

(1)《雨霖铃》和《念奴娇》的韵脚在现代汉语中也押韵吗?如何理解这两首词的用韵?

(2)柳永和苏轼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试从题材范围、意境、造语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和《念奴娇》二词。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yuwen/7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