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清廉的小故事范文汇总五篇

| 点击:

【www.stqhjy.com--故事】

心得体会是简略写出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明确的说,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论,重点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廉的小故事范文汇总五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清廉的小故事

黄荣,1911年生于广西巴马县西山乡。1927年,年仅16岁的黄荣参加东兰县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届学习。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百色起义,在红七军军部卫生队任警卫员。1931年随红七军主力北上中央苏区,进入红一方面军第三期无线电培训班学习,开始投入红军通信创建工作。

黄荣担任过红三、五军团电台报务管理主任,红四方面军二局队长,中央军委二局科长。抗日战争时任新四军军部通讯总队副总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广西省交通厅厅长,中共广西省委交通部部长,广西机械工业厅厅长、交通指挥部主任、工交办公室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常委,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至第三届政协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2012年9月6日,黄荣走过了102岁的生命历程,这位百岁老红军,这位有83年党龄、84年革命生涯的老共产党人,无论何时都以身作则,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其廉洁故事至今广为流传。

饿肚送大洋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百色起义前夕,凤山县苏维埃主席黄松坚奉命筹集百色起义经费,经多方奔走,共筹得五百块大洋。

为了及时把筹得的大洋送往百色交给筹备百色起义的领导人张云逸,黄松坚把这项重大任务交给时任凤山县农军常备连指导员黄荣和中共盘阳区委书记李献林。

黄松坚只交给黄荣、李献林五百块大洋,装在黄松坚妻子黄扬秀缝制的如弹夹带一样的袋子里,绑在腰身上,再穿上冬衣,看不出身上有什么东西。除了五百块大洋,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们两人作路上伙食支用。

当夜,黄荣和李献林化装成英国传教士助理和保镖模样,冒着风雨严寒从凤山县城出发,刚出县城,就被内奸发现,遭到民团追杀,黄荣二人窜丛林,穿草丛,躲过枪林弹雨,爬上凤城坳,避过了凤山民团的黑夜追杀。

他们焦急赶路,次日黎明,来到了兴仁坳。兴仁坳地势狭小,具有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状,周边都是原始丛林,经常有虎狼出没,土匪拦劫,黄荣、李献林刚爬上坳口,就被土匪拦住了。

“什么人?站住。想活命的留下过路钱,否则把命留在这里。”土匪头目狠狠地发话。

黄荣主动打开藤制箱子,拿出建英国传教士教堂的假图纸和罗盘,以英国传教士助理的身份应对大字不识的土匪,递给他们几个烧红薯,便安全通过兴仁坳。

次日傍晚,黄荣二人来到盘阳李献林家,匆忙吃了两碗玉米粥充饥,李献林妻子梁青兰煎了几个木薯粑,打包好给他们带上路吃,二人又冒着严寒上路了。

黄荣、李献林涉水渡过巴马县盘阳河,为了避过民团的封锁,他们绕道过巴定,于深夜时分来到燕乐区的险要坳口车斗坳,这里也是虎狼出没,土匪民团拦劫的重要通道。为不耽误赶路,黄荣二人果断出击,集中火力突击打死围在坳口上烤火的土匪,其余土匪受到惊动后猛力追杀黄荣二人,但黄荣李献林边跑边还击,跑了十几里后,终于摆脱了土匪的追杀。这时他俩已饿得肚子咕噜咕噜叫了。

第三天,黄荣二人来到田州镇,这里有各种美食,但他们却没有打开大洋袋子的想法,为了继续赶路,他们只能到右江码头去捧几口江水喝,之后又一鼓作气赶往百色去了。深夜,他们来到百色粤东会馆,把五百块大洋和黄松坚写的信交给张云逸军长。

张云逸了解到黄荣、李献林冒着雨雪严寒,从凤山县,跋山涉水躲过土匪的追杀,忍饥挨饿却不动用起义经费的一分一文,将五百块大洋安全送到百色军部后,非常感动,张云逸握着他们的手说:“人民舍身为革命,你们是韦拔群教育出来的好农军,有了你们这样的人民,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

之后,黄荣、李献林参加了百色起义成为光荣的红七军战士。

“拒绝收受捐款”

在革命战争年代,西山革命根据地被国民党桂军烧杀掳掠,房子被一烧再烧,千山万弄变成一片焦土,荡然无存。

解放后,黄荣的父母也像村里人一样,上山砍木建了一间小茅屋,到七十年代末才盖上瓦房,算是有了一间故居老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黄荣的父母先后逝世,这时正逢上级人民政府拨款扶持干吾屯搞新村建设。因为上报新村建设规划户数,所以这次新村建设的扶持资金也包括黄荣父母在内。

当时,干吾屯群众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各户挤出一点资金来补助黄荣父母的扶持份额,再出一点人力帮工,帮助黄荣起一间小房,作为黄荣的“老家故居”留念,但被黄荣毅然谢绝了。黄荣说:“这些钱是上级人民政府按照各户人口情况拨给大家扶持建房,搞新村建设的我不能占用大家的建房资金,也不能让大家帮工建房。”

当年,正担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的黄荣,不仅拒绝了村里群众对他的帮助,而且还劝队里把父母的那份扶持建房资金全部分给大家补助建房,自己不拿一分钱。

此后一段长时间,黄荣一直没有自己的故居。到九十年代,儿女们趁机向父亲提出要求,应该在老家起一间简陋的小房,作为故居老屋。这样黄荣才答应起一间80平方米左右的简陋小房,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交代,严禁亲友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建房捐助,所有建房费用由自己出资。

黄荣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廉洁自律,锤炼道德修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因高尚品德而广受敬重。

第2篇: 清廉的小故事

今天,我陪女儿一起读了一则毛主席的故事。故事中提到了毛主席节俭清廉的事例,让我们深受感动。

提到廉洁,大家一定会想到为官清廉的于成龙、公正严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则的周恩来,他们都是廉洁的模范,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的节俭清廉家喻户晓。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红军天天只能吃干粮和青棵面,有时候,只能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的有点香甜,吃多了就会觉的难吃,可是毛泽东不搞特殊,仍然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吃。警卫员小胡看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每餐都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非常不忍心,便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饭。毛主席看了很生气,硬是不肯吃,还说道:“我不能搞特殊。南瓜稀饭又香又甜,很好吃嘛。战士门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了啦。快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泽东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回到他手里,小胡没办法了,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读了毛主席的廉洁故事,我深受感触。而女儿想到自己平时不太爱惜粮食的行为,也深感惭愧。今后,我们一定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重清廉,能正确对待财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3篇: 清廉的小故事

  今天,读了一个廉洁小故事《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透过短短的几行方形黑体小字,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好总理。他的那个夹起一片菜叶在碗底一“抹”的细微动作,已在我眼前挥之不去,他的那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位国家的总理,却连一粒小小的米也不浪费,让我感到非常惊讶,在我心目中,总理可是个大官,每天吃的都是山珍海味,能呼风唤雨,生活过得悠然自得。而总理却和普通百姓一起吃粗粮,还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稻米饭,确实让人非常敬佩。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要说一粒米,就连一碗饭,如果不想吃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倒掉,学校食堂中,剩饭、剩菜堆得像座小山。我想,这一座座“小山”,周总理看了在心痛。

想想以往的我,深感惭愧。每天早晨,我从不吃妈妈烧的粥,而是天天向爸爸“点菜”,今天“馄饨”,明天“小笼”,后天又要来个“福临门面包”,几乎天天翻花样。每逢,星期天,还吵着要去肯德基,麦当劳,还总想着什么时候去饭店吃顿大餐。哎,想想周总理,想想烈日下的农民伯伯,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今晚,就去对奶奶说:“妈妈,我突然很想吃你烧的白米粥了!”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勤俭节约”的人吧!让这种精神的清风永远吹拂在我们校园上空!

第4篇: 清廉的小故事

1927年冬,毛主席带领工农红军住在宁冈县茅坪村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红军生活非常艰苦,天天吃红米南瓜,有时候还吃糙红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开头吃几餐还觉得味道有点香甜,吃多了就觉得有点难吃,可是毛主席不搞特殊,仍和战士们从一个锅里盛饭。

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警卫员小胡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了一碗白米干饭。原来他看见毛主席天天深夜不眠,餐餐和战士们一起吃那些糙米和南瓜煮的稀饭,实在看不下去,就跑到厨房私自和炊事员商量,并且由小胡自己动手把红米加工成白米,另外用碗给毛主席蒸了半斤米的干饭。

毛主席一见白米干饭,觉得有点奇怪,便问战士们今天是不是也吃这样的饭?小胡在首长面前从未撒过谎,这次当然照实说了。毛主席听完之后,马上叫他拿回厨房去和南瓜煮稀饭,让大家一起吃,并且说:“以后再不许这样了,战士们吃什么,我也吃什么。”小胡激动地说:“毛委员,南瓜稀饭早做好了,大家吃都吃完了,你就吃这一餐干饭吧,下次再不做了。”毛主席仍然不同意,并向小胡耐心地解释说:“我不应该有什么特殊的。南瓜稀饭本来又甜又香,很好吃嘛。战士们能吃,我就不能吃吗?你要知道,受压迫受剥削的穷人连野菜都吃不上啦。快给我把饭送回去?”小胡还想说什么,可是毛主席已经把那碗白米饭塞到他手里了。小胡无法,只好把饭拿回厨房去了。

第5篇: 清廉的小故事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本文来源:http://www.stqhjy.com/meiwen/99239.html